讲好中国公益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 > 详情
  • 保护湿地 守护未来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22-11-20 19:36:27

  黑龙江省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自然风光。  国  徽摄(人民视觉)

  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深秋时节,茂盛的翅碱蓬为黄河口湿地滩涂铺上了一层“红地毯”。 丁洪安摄(人民视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布鲁克湿地,河流蜿蜒向前。 颜明星摄(影像中国)

  江苏省泗阳县六塘河湿地公园内,志愿者正在巡护河道。 裴  成摄(人民视觉)

  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国际重要湿地。 杜  华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青海省青海湖鸟岛国际重要湿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天鹅在此越冬。赵金良摄(人民视觉)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是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性物种,常在靠近溪流的树洞营巢。图为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中华秋沙鸭。冯  江摄(人民视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指出,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我国湿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丰富、物种多样,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出了一系列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加强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保护率超过50%。同时,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促进了百姓增收和经济发展。

  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湿地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华民族将在绿水青山中实现永续发展。

  (本报记者  寇江泽)


网站编辑:中国公益万里行
子页右侧广告位